微信掃一掃
西? 清
?
??? 美國作家詹姆斯·沃勒創(chuàng)作的暢銷小說《廊橋遺夢》,曾風(fēng)靡全球,在無數(shù)善良的心靈里激起了溫馨與綺麗的浪花。故事講的是國家地理雜志攝影記者羅伯特·金凱到麥迪遜縣尋拍廊橋照片,邂逅“農(nóng)婦”弗朗西絲卡·約翰遜,后者憑直覺信任并自愿為其作向?qū)?。接下來的五天里,一場如夢似幻的愛情在倆人間在廊橋地發(fā)生了。但梗在面前的現(xiàn)實是,“使君自有意,羅敷自有夫”。弗朗西絲卡與一般的愛情小說中的女主人公不同,選擇了家庭和責(zé)任,毅然把這一份“曾經(jīng)”的愛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一直到生命的終止。金凱則尊重弗朗西絲卡的選擇,帶著愛情的甜蜜與傷感繼續(xù)浪跡天涯。
???? “廊橋”這兩個字本身就充滿了浪漫的遐想,更何況還有一段如此美好的愛情。梅嘉在翻譯時把《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意譯成《廊橋遺夢》,就中文的神韻而言卻有其高明之處。廊橋這種建筑在我們這個地方有一個通用的稱謂叫“花橋”,也一樣地浪漫而富有意味。用一個象征女性皎好容顏的花字狀定在橋的前面,且諧音大姑娘新婚時必乘的“花轎”,你說妙還是不妙?在源出舜皇山的東溪江上也有一座這樣的花橋。春夏之際,我和幾位朋友一起去游覽了這座本地的“廊橋”。
??? 我們從縣城出發(fā),走東大公路,過東安的老縣城紫溪市鎮(zhèn),沿紫水河拐上去塘復(fù)的路,不到一個小時,便到了目的地。剛下車,就看見一架“花橋”橫臥在不遠處的溪河上,美麗而壯觀,吸引著人們的視線。顧不得旅途的勞累,趕緊走向前去,細細觀看。這是一座有走廊帶天罩的橋,是永州境內(nèi)目前保存最好的一座“廊橋”。木結(jié)構(gòu),青瓦覆頂,斗拱重檐,刻花雕獸,美感和實用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全橋長36.8米,高7米,寬4.5米,橋身三拱,高6米。拱腳纖細,落水處厚約一尺,橋拱內(nèi)填黃土,故有“金雞腿,豆腐腰”之稱。橋上天罩17間兩側(cè)設(shè)木欄桿。橋兩端建八字形門面,上飾木花紋,朵朵相連,好似水波蕩漾。斗拱重檐,翹角各塑龍、鳳、魚、獸等多種動物,造型奇特。兩端橋頭各有臺階十?dāng)?shù)級,東端石階間級鑿石蟾共九只,其意不得而知。橋初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4年),重建于光緒二年(1877年),仿宋建筑方式,石工甚為精巧。石拱堅固平穩(wěn),歷經(jīng)洪水沖擊,堅固如初,其建筑工藝價值,確實值得研究。傳說當(dāng)初建橋,每天100人做事,吃飯時只有99人,似有仙人幫助,也是一樁奇事。 ??? 這座橋又叫廣利橋,橫臥于東溪江上,往來群眾方便得利,是一座實用的橋。同時,也是一座美麗的橋。溪水清澈,倒影橋拱如虹,亦真亦幻,妙不可言。兩岸人民行止于其上,農(nóng)夫村婦閑憩談心,青年男女月下乘涼,自然有不少美麗浪漫的故事曾發(fā)生在這里,發(fā)生在這中國的廊橋。若有機會,我一定會擷取幾個講給大家聽。一定的,你們等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