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姓話題#東安唐氏宗源(唐氏同仁來了解下你的祖輩吧)
頂 頂 熱2011/10/22 20:06:00 發(fā)布226191 瀏覽31 回復(fù)1 點贊
帖子:2237
精華:51
注冊:2004/05/14 00:00:00
IP屬地:未知
安 唐 氏
(我愛東安網(wǎng)52DA.COM)
東安縣現(xiàn)有人口60多萬。有400多姓氏,人口在萬人以上的有11姓,1000~8000人的有52姓,100~900人的有64姓,10~90人的76姓,不足10人的姓氏大多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后遷入。一九四九年后,外地干部、職工大量調(diào)入,縣內(nèi)姓氏增加較快。東安歷來有“一唐二蔣三姓陳”和“一唐二蔣三李四陳”兩種說法,人口最多的是唐姓,占全縣總?cè)丝诘牧种?,他們散居在全縣的34個鄉(xiāng)鎮(zhèn)的489個村莊。其中唐姓人口達6000~10000余人的鄉(xiāng)鎮(zhèn)有白牙市鎮(zhèn)、蘆洪市鎮(zhèn)、大江口鄉(xiāng);600~1000余人的村莊有隆興、六仕町、長沖町、大田頭、蓮塘、杳腳、茶沅頭、水晶塘、八字門、大枧塘、楊柳井、大井頭、四塘、唐家橋、竹沖、什田、長斐、曉嶺、洪井等村。(我愛東安網(wǎng)52DA.COM)
早在北宋(977-997)年間,唐冕公自零陵南鄉(xiāng)以家于東安之龍溪,北宋至元朝末,子孫瓜瓞綿延,裔孫散居在龍溪河、紫水河、湘江河的兩岸,他們聚族而居,明朝以來各自立籍修譜。元朝末年,天下大亂,朱元璋兩次血洗湖南,造成湖南人口銳減,人口少則賦少,朱元璋只有移民。洪武初,世居江西的唐氏族人隨著大規(guī)模的遷徙隊伍從江西吉安府的廬陵、泰和以及撫州府的金雞等縣入住東安各地;還有的宗支是因遠祖為官離任回籍途經(jīng)東安而留居的;有的是因朝廷之變而掛冠逃至東安而隱居的;有的則是隨軍附籍入住東安的,導(dǎo)致東安人口增多。
明、清兩朝其間,又有不少唐氏族人陸陸續(xù)續(xù)從東安流徙到廣東、廣西。其中落籍廣西全州、興安、桂林、恭城、灌陽、陽朔、平樂、柳州馬坪等地特別多。明末清初,由于戰(zhàn)爭和災(zāi)荒等原因造成四川“合全蜀數(shù)千里內(nèi)之人民不及他省一縣之眾”局面。清初四川出現(xiàn)“官雖設(shè)而無民可治,有地?zé)o賦可征”的情景。因此,清政府采取了移民政策,康熙、乾隆年間,東安各宗支唐氏族人背井離鄉(xiāng),又踏上了“湖廣填四川”之路。他們?nèi)氪ê?,大部分散居在四川成都的東、南以及重慶周圍諸縣,這樣的遷徙一直延至清嘉慶年間。
東安現(xiàn)居住著10多萬唐族人民,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戶籍制度的改革,人們有了更多的遷居自由,唐族人由農(nóng)村到城市,從內(nèi)陸到沿海,由國內(nèi)到國外,遷徙人數(shù)多范圍廣,仍在不斷擴大發(fā)展之中。下面按唐氏遷入東安的時間先后,所分布的地域以及世系淵源,生息繁衍發(fā)展情況作如下分述:
唐朝永州刺史唐世旻(即仁澤尊王,歷朝皇帝均有的敕封,北宋永州人民為祭祀他而建有唐公廟,南宋微宗帝敕賜“靈顯神祠”匾額)由山西太原徙楚零陵,其子元本、其孫承裕,均居零陵南鄉(xiāng),厥后曾孫唐冕自北宋(977-997)年間,以家于東安之龍溪。冕生持(承信郎),持生信明,信明生澤(迪功郎),澤生干(縣丞),干生三子一女,自本、自木、自介,一女適伍進士,自本生天定、自木生天成、自介生天申,天申生元瑛,其元克、元楚、元添、元升乃堂兄弟也,元瑛生淑清,淑賢不知誰之子,淑清生仁卿,濟卿、壽卿、和卿乃叔伯之兄弟也。舊譜云:承裕公以后無考,天定以后,因宋元間遭世大亂,兵燹之害,無復(fù)考據(jù),縱觀東安唐氏各宗支,世旻公后裔各自將明甫、良甫、章甫、玉甫、榮甫、賢甫、東甫、德甫、吉甫、康甫、宗甫、世甫等奉為立籍始祖纂修族譜。從家世始祖冕公至今歷時1033年,冕公派下至今38代,后代散居在各地,主要聚居縣城的龍溪河、紫水河以及湘江河兩岸村莊。
●大江口麻村唐氏
始祖明甫公乃唐世旻后裔,原籍零陵南鄉(xiāng)、子孫繁衍至今26代。初居大江口麻村,后裔分居麻村、川巖橙塘、山腳、江西塘、縣中西塘、上西塘、鯉魚塘、大麻塘、新麻塘、港塘、竹孝塘、江村、五馬第、銀花塘、大廟口,張家亭、六里橋、白沙、廣西梧州、四川岳池白廟鎮(zhèn)郭家壩、重慶合川等地。
班輩次序:明仁法行志 汝景朝唐一 興公祚應(yīng)聲 熙顯述祖德
官生文定經(jīng) 紀章逢太盛 光錫延宗慶 謨烈方載聞 奕傳尚維先
本族名人:汝方,字斌,又字文質(zhì),明由歲貢任廣東廣州府檢校;景鳳,字廷儀,號靜軒,明由歲貢授江西布政司;祥興,字淑兆,號肖逵,明授直隸定州知州;公姚,明由歲貢任江西按察檢校;祚旦,清庠生,例授江西按察司檢校;定奇東安縣縣長,市國土局局長;
本宗支明萬歷年間初修族譜,乾隆三十二年(1767)二修,民國二十三年(1934)三修,族譜收藏者:唐文治。
● 水嶺平宅村(金龍村)唐氏
始祖良甫公,原籍零陵南鄉(xiāng),后裔繁衍至今27代。子孫散居在平宅村、燕塘坳、杏香坪、宋家山、夏豐、布衫塘、兩峰凹、嶺腳、長茂沖、吊牛坪、赤本山、石橋頭、永州普里橋、武岡市高橋鄉(xiāng)半月村、廣西、四川、重慶永川、榮昌等地。
派語:國良仲唐唐 德勝應(yīng)朝唐 仁義禮智信
宗祖文明盛 元嗣孝道揚 多賢能遠達 同立永榮光
(恭友承先志 勛高奕世芳 英雄臻上達 繼起顯祥光)
本支名人:唐遜,號龍溪,明由舉人授山東濮州史目升廣西梧州府照磨;唐宣,號復(fù)泉,明由歲貢授貴州都司新添衛(wèi),四川成都府資陽縣知縣;唐冠,明授山東肥城縣知縣,湖南省巡按,河南汝寧府府學(xué)教諭;唐羲,號白竹,明授山西行都司大同左衛(wèi);應(yīng)兆,號儼北,恩貢,明授廣東東莞訓(xùn)導(dǎo);曾孝,湖南日報主任記者; 孝業(yè), 在航天部二院工作, 主要設(shè)計地空導(dǎo)彈, 一九八一年又親自設(shè)計實踐二號衛(wèi)星, 榮獲國防科委二等獎, 現(xiàn)為導(dǎo)彈結(jié)構(gòu)副主任設(shè)計師, 高級工程師; 元龍, 高級工程師, 中國科協(xié)第三次代表大會代表.
本族原有家譜,永樂間,避苗亂遂失,明嘉靖三十年(1552)重修,清雍正壬子(1732)歲智峰公三修,民國九年(1920)四修族譜。本支唐氏藏有民國九年族譜。
●紫溪龍口荷葉塘唐氏
本支唐氏始祖為章甫公,原籍零陵南鄉(xiāng),章甫公派下27代,據(jù)龍口荷葉塘一、二組凌漢、懷義兩位老人講述:本村曾有宗祠上下兩座,中間有游亭,毀于土地改革以后,族人祭祖,先到望嶺塘楚高山國材、章甫二公墓地拜祭,然后再到新于鳳凰山,最后到紫溪魚田祭祖。先前村里有譜書,后焚毀于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
只記得章甫公派下班輩次序:章孟道知應(yīng) 唐嗣一堂榮 忠耀紹文明 倫登典禮興 仕懷凌云志 詩書德業(yè)能 齊家維孝友 經(jīng)世有結(jié)論。(我愛東安網(wǎng)52DA.COM)
章甫公后裔散居在龍口荷葉塘、外居雙牌縣、廣西全州銀湘河。
●都塘巖前口唐氏
始祖玉甫、吉甫,原籍零陵南鄉(xiāng),后代繁衍至今27代。玉甫公拔貢,洪武初,邑侯以人才薦至京授職而卒旅,櫬未歸故。本支唐氏曾修有宗祠(已毀),祠內(nèi)供奉仁澤尊王(唐世旻)塑像。玉甫、吉甫初居巖前口,其子孫分居江子邊、荷葉塘、中興塘、書房屋、老君弄、五里牌、花橋、南村、鱔魚塘、羊子沖、水晶塘、新寧三渡水、寨腳底、倚山鋪、大小白石村、寧遠縣、瀏陽縣、廣西興安、全州、灌陽、恭城、柳州、三江縣斗江村、六家寨更村、羅成縣四堡板坡村、融水縣三防圩、明安團吉鑾村以及四川等地。
玉甫、吉甫合族班次派語:才克 文仲仕繼治 友道宗敦子 時雍開化日 源遠慶裔長。
本族名人:化桂,名諱佐廷,字彤卿,歷署理理苗縣縣長.遠永,中南工業(yè)大學(xué)教授, 從教四十年,治學(xué)嚴謹,學(xué)術(shù)造詣頗深,是中國金屬材料及熱處理方面的知名學(xué)者; 裔榮, 高級工程師,爆破專家.
本族民國二十二年(1933)與茶源頭、水嶺大塘邊、水嶺小唐家村、紫溪皂洲甸聯(lián)修族譜,唐裔榮藏有譜書19本。
●白牙市龍溪唐氏
此支唐氏乃東安巨族,明初始祖榮甫公,原籍零陵南鄉(xiāng),榮甫公派下繁衍至今27世。子孫散居在白牙市、下白牙、大托塘、黃土井、蓮塘、清溪觀、大塘、黑弄、杳腳、蝦塘、倉頭、九旗嶺、小新田、栗山口、大小鹿鳴口、新寧陶家坪、劉家?guī)X、黃家鋪、三渡水、寧遠縣、嘉禾縣、道縣、湘潭、武漢、廣東、廣西全州、興安界首、灌陽、恭城、平樂、陽朔、桂林、柳州、馬坪縣、四川、貴州等地。(我愛東安網(wǎng)52DA.COM)
宗支字派:榮添善喜以 太應(yīng)尚廷世 人立高明志 純修方可傳 守宜開佐治 師濟紹孚先 敬溯發(fā)祥第 本源啟晉昌 桐圭錫祚胤 祖德遠流芳,
本宗名人:善緣,善福,善慶,善志均為奉政大夫;志達(成都人)舉人,志道(成都人)拔貢;方卓武德騎尉;可發(fā)三品銜賞戴花翎補貴州黎平府總鎮(zhèn);傳勝世襲云騎尉,古州參將;宜清黃埔軍校第二十一期畢業(yè);倬云明甲午科亞魁;立牧乾隆十年貢生銓選直隸州儒學(xué)正堂;唐佐歲貢生,訓(xùn)導(dǎo);明述府庠生歲貢;耀龍嘉慶拔貢乾州廳訓(xùn)導(dǎo),直隸州知州;志珖追封三品;志謹追封二品;純寬太學(xué)彥,追封三品;修懼辰州把總;方正世襲云騎尉賞戴花翎,補用武岡州守備,寶慶府協(xié)都司;可興世襲云騎尉;傳桂國民革命軍軍需;傳松國民軍三營長;純敏軍功正五品;方悅福建莆田游擊代建寧總兵;方鴻建威將軍;人弼歲貢,宜章縣儒學(xué)正堂;高潔翰林侍詔;唐棣新寧縣知事,護國軍正司令部書記長,纂修族譜總裁;太貞明朝義官,獨資八千銀建石期市河溪口三孔石拱橋;修釗候補州同;方溪號柳愚,學(xué)名谷,屢拔前茅,挑選二次,例授同知銜,縣議會兩任縣議員;可桓,四川谷師長書記,本縣唐師長書記;傳奎,字壁光,音樂家,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省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瀏陽河》歌曲作者;可盛稟貢生善長楹聯(lián),永州出名;傳浚(界首沙子巖人)以軍功保舉五品藍翎,桂軍軍醫(yī);守業(yè)學(xué)名樹功號茂生,廣東講武堂卒業(yè),任中尉連長;守家字國寧,省立三師卒業(yè),粵漢鐵路警察局長,國民黨青島警察局長;修身舉人;可愛例授進士;明烈州同;可仰例授貢生;純瑾歲貢生;守宣學(xué)名唐德,黃埔軍校五期炮科畢業(yè),別號峻明,中央訓(xùn)練團黨政班第十期畢業(yè),參加北伐戰(zhàn)爭,歷任國民革命軍排、連、營長,團副參謀,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任第五軍第八十七師二十一團上校團長,第一0八師三二二旅少將旅長,第三戰(zhàn)區(qū)江南挺進軍第二縱隊少將司令,第五十軍二0七師少將師長,曾前往緬甸參加對日作戰(zhàn)。一九四九年去臺灣,中將軍銜。生漢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yè),曾參加對日作戰(zhàn)而負傷;純圭稟貢生;方選例授武德騎尉;可佳例授武略騎尉;修身號道明,學(xué)名濂道光丁酉科歲貢生;明淑(即文淑)貴州提督;宜昭字祥生,蘭州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中獸醫(yī)研究所副研究員;宜冬軍隊師級干部,省財政廳控購辦主任;宜進安徽馬鞍山礦山研究院高級工程師;伯平,雙牌縣縣長;唐開榮現(xiàn)代青年畫家。
純美號精華,生雍正十年正月十七日丑時,歿道光十八年十月十九日寅時,享年106歲,嘉慶元年舉耆民,道光元年田邑侯驗看申詳賞賜“甚都”。(我愛東安網(wǎng)52DA.COM)
本族宗祠,座落在東安一中校園內(nèi),是東安最大的宗祠,始建于明萬歷十七年(1589),祀建二十年,日漸傾圯,戊申(1608)年,族眾共攘銀八十兩,重修祠堂,道光十五年,族人又捐銀五十兩,增建祠堂戲臺。只可惜毀于十九世紀六十年代。
此支唐氏道光二十五年(1845)初修族譜;民國十六年(1927)重修。現(xiàn)保存有民國十六年族譜全套(共34本)。
●茶源頭唐氏
本宗支乃唐世旻之后裔,始祖曰世甫,初居茶源頭,此地曾建有發(fā)水廟,廟內(nèi)供奉的是仁澤尊王塑像?,F(xiàn)僅存遺址。世甫公后代現(xiàn)主要居址:茶源頭、廣西、全州、興安、金城江、貴州、四川等地。
本支派語:世茂志友唐應(yīng)朝廷正天時德惟于永昌家國承瑞遠吉慶。本支民國二十二年(1933)修有族譜。
●石期市唐氏
立籍始祖福慶公(即官人),也是唐世旻的后代。宋光宗(1109-1194)年間,自零陵南鄉(xiāng)至西鄉(xiāng),并立籍東安仁智(今石期市、獅子鋪、大江口一帶)、恭安(今井頭圩、山口鋪、凡龍圩、端橋鋪)兩鄉(xiāng)。
福慶公生五子,長子俊欽(萬一郎)后裔居石期市四甲、八甲、瓦頭山、灣河凼、鸕鴣山、高巢塘。其班次:1信2正3思4惠5文6喜7富8貴9榮10世11天遵仁12一大義日13子若禮貞14志應(yīng)唐15士復(fù)其得于朝國16上有可興斯太定17大學(xué)詩明天元18永登仁正宗19振基20本21立22宏23道24生。
次子漢欽(萬三郎)后裔居零陵黃田鋪、雷文塘、藕塘。班次是:景克以子文世啟付貴榮一國興仁義禮智虞書開盛治。
三子蘭欽(萬三郎)后裔居零陵上文塘。其班輩:百十千時應(yīng)貴登一元唐復(fù)興尚大虞書開盛治。
四子顯欽(萬四郎)居盈塘上下二村、盈塘角。其班次:百十千文時應(yīng)貴登一元唐復(fù)興尚大虞書開盛治。
五子科欽(萬五郎)后裔移居四川綿竹縣。
本族名人:寅明四川道臺;唐海由吏員任南京直隸楊州霍都轉(zhuǎn)運使;惟恂嘉靖壬子歲進士,曾任重慶黔江縣知縣十六載繼任成都知府轉(zhuǎn)升河南都司斷事;虞泰貢生南京寧國府宣城縣主薄署知縣轉(zhuǎn)升安慶府經(jīng)歷;世樑濟源縣知縣;中時府學(xué)拔貢,荊州府爬東縣教諭;紹陶四川高等法院庭長;登福廣西柳州軍功百總;友明字若益金榜進士;泰安直隸常州府無錫縣知縣;唐靖,明官至鴻臚寺奉敕致仕;唐爵廣東瓊州會同縣訓(xùn)導(dǎo),肇慶德慶州開連縣儒學(xué)教諭;虞盛由歲貢中副榜舉人廣西灌陽縣教諭;光翠前清賞戴花翎,曾任湖北水雷局局長;封山、邦光前清均誥封奉直大夫;永禎、冊名守治,黃埔軍校第五期步兵科畢業(yè),中央財政部稅警總團步兵第四團二營中校營長兼代理團長,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宏章字蕓陔黃埔軍校畢業(yè),桃源縣征收局局長;興謀字允中前清州同銜。元勛冊諱功生進士;元豹冊諱乾生歲進士;宏蕭字玉熙黃埔軍校畢業(yè)。
本族民國八年始建祠堂。九年落成,祠址石期市,宗祠現(xiàn)被排灌站占用。民國二十五年(1936)修有族譜,收藏人:唐蘭集。
●蘆洪市大枧塘唐氏
此支唐氏,其始祖孔彰公,元初登進士,原任四川中書行省,因解組后攜眷回江西,途經(jīng)東安,樂其風(fēng)土,初隱牛寨,旋移居灌腳下,后卜居四方井。后裔散居楊柳、灣塘、趙家井、魯頭碑、井頭圩八字門、大埠頭、零陵楊村甸、堡口、祁陽三官塘、武岡黃塘、廣西興安、四川等地。本族1994年四修族譜,有族人3000多人。
歷代班序:(志龍房)孔子日富志顯明思文唐世守祖宗一元天正福大本自生仁善良垂后昆。(志鳳房):孔子日富志千萬原福友永唐付正喜臣良于繼學(xué)啟方世文天才盛善惠宜后昆。合族班次:詩書光峻德 禮義振家聲 宏紹先賢烈子 克繩儉與勤。四修合族班次:創(chuàng)業(yè)興科教 恩澤億代春。
本族名人:唐生智曾任湖南省政府副主席、副省長;生明曾任解放軍二十一兵團副司令員,全國政協(xié)委員、常委.仁玙三兄弟抗日英烈
本族現(xiàn)有宗祠,座落在蘆洪市小鎮(zhèn)街。
●蘆洪市竹沖唐氏
本支唐氏立籍祖為孝親公(1339-1433),原籍江西吉安府廬陵縣,官名九儀,年三十為明庠生,四十七歲舉孝廉知,任重慶銅梁縣正堂,云南府尹。致仕后,自黔貴辭官取道于湘至零陵郡北雞籠山遂擇于此,娶蔣、文二氏,生六子,文氏誥封四品恭人,六子各有分居,近者永州散居,遠者云南、貴州、廣西、四川等地。友成(萬二郎)后裔居祁陽三官塘等地;友相(萬四郎)后裔居蘆洪市大竹坪、竹沖、小沙子鋪、伍家橋等地;友杞(萬六郎)后裔居零陵雞籠山、楊村甸、石溪坪等地、白塘角、零陵老埠頭;友基(萬七郎)后裔居黃陽司祖武塘、平木塘、白沙洲等地;友訓(xùn),翰林侍詔,后裔居零陵矮坡等地;友斲(百七郎)后裔居雞籠山、楊村甸、石溪坪雜居(查舊譜,杞、斲兩在房四佰余人外遷)。(我愛東安網(wǎng)52DA.COM)
歷代班輩:傳家孝友禮 唐思福仕仁 世維臣忠瑞 一元亨利貞 天道善德?lián)P ,三修班輩(民國二十九年)亞澳歐非美 漢滿蒙回藏 洲連分種族 黃白自圖強 ,四修班次(友相、友杞、友斲三公后裔在楊村甸議定):松柏長青茂 成才書新章
●蘆洪市唐家橋唐氏
本支始祖慶萬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廬陵縣,慶萬公自明朝建文年間,以禮部郎中巡按湖廣,聞燕藩陷京,掛冠逃隱東安蘆洪市上游小木甸,后移居唐家橋。
慶萬——甲一 —— 乙二(小田村、瀏陽)
乙三(唐家橋、下蔣家院子、西江橋施江)
乙四(隨兄遷唐家橋后回居小田觀山、中田、江力坪、新圩江沙子鋪)
乙五(徙居花橋公婆塘)
歷代班次:慶甲乙丙 正唐喜道文 唐正尚唐思 仁義禮智信 一元本之敬 先哲啟心傳 群書昭典令 道在用其中 學(xué)宜見真性 克守前賢德 永世應(yīng)昌盛。(我愛東安網(wǎng)52DA.COM)
本族名人:知銑(1794-1864)道光戊子科舉人,歷任河南商城、固始、偃師、虞城、登豐、光山、息縣、寶豐等縣知縣、鄭州知州,歷官三十年,為萬民景仰清官;海榮(1896-1973)參與湖南和平起義,唐生智私人秘書,解放后任湖南省軍政委員會參議,省政協(xié)委員,著名中醫(yī)生;之享,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之科東安縣縣長。
本族公元二00六年五修族譜,人丁達6300多人。
●上都大井頭唐氏(源流有待重新考證)
始祖黑二公,原籍江西吉安廬陵縣鵝公大坵。明初奉文落業(yè)大井頭老屋宅。黑二公生子三,長千八郎派衍大井頭外六房;次千九郎遷居寧遠縣地名下關(guān);三子千十郎派衍大井頭內(nèi)四房。黑二公后裔散居?xùn)|安野公樹、臘樹山、井門口老屋宅下水巖、洛陽院、長沖甸(子癸公此支,按班輩講,應(yīng)屬六仕町宗甫公派下,世旻公后裔)、仁山塘、煙竹塘、廣西平樂艮山腳等地。
本宗支曾有祠堂(現(xiàn)無存),祠堂聯(lián):綠水繞村流,聽大井濤聲,想見當年祖澤;青山排闥至,覽群峰秀氣,預(yù)期他日人材。正堂聯(lián)為;堂哉皇哉,棟宇別開新氣象;悠也久也,子孫懷念舊勤勞。
班輩次序:二千萬甲乙思德 世應(yīng)忠有仲 一新之仕宏 基紹開永祥 榮華紀采章 傳家尊懿訓(xùn) 善繼迪前光 佑啟書馨遠 克繩科第長 作述懷盛世 謨烈定名揚。
族賢:沛霖欽加三品銜陜西同州知府;永滿北京市林業(yè)局任副局長(副廳級)北京市農(nóng)村經(jīng)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紀良(廣西平樂人)廣西大學(xué)校長,全國政協(xié)委員。
本族約4000余人,修有新譜,譜書收藏者:唐永堅。(我愛東安網(wǎng)52DA.COM)
●端橋鋪楊梓洞唐氏
此支唐氏始祖,勝君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廬陵縣,明時曾受御使將軍轉(zhuǎn)任浙江總鎮(zhèn)。二世祖超邦、三世祖柏泰、四世祖華福,配孫氏,生子七,長祖一居湖北金門縣出城二里杉木橋;次祖二居祁陽三角塘;三子祖三居重慶府秀山城內(nèi);四子祖四居江西遂州出城二十余里十八塘唐家;五子祖五(1374-1410),號信仁,協(xié)政大夫,遷東安逼腳塘落業(yè)。至八世祖清明公弟兄轉(zhuǎn)遷城安町卜立宅場;六子祖六居河南開封府城內(nèi);七子祖七居原籍。祖五長子恭龍,字昆甫,曾守邊關(guān),他的七世孫三冠遷湖北金門縣杉木鋪石拱橋;八世孫賢四遷寶慶白倉,云四居零陵南鄉(xiāng)淡巖上江河,知四居成都府西門外出城百余里大渡橋、四川達縣鯉魚灘。
派語:勝超柏華祖 恭丙清用正 一二三四尚 志嗣元道宏 開金國宜長 孝德熾昌 福祿安康 。聯(lián)譜班序:亞澳歐非美……
此支唐氏修有新譜,收藏者:唐宜康。
●水嶺燕桂小唐家唐氏(我愛東安網(wǎng)52DA.COM)
此支唐氏始祖萬二郎自江西來東安,住紫溪陰陂廟對河溪洲積頭嶺。其后裔居燕桂小唐家村、邵陽、藍山、寧遠、廣西全州石塘圩、四川等地。
派語:萬興元生規(guī) 秩唐景志 汝唐文天有 正惟朝富貴 高明圣雍 。聯(lián)譜派語為:繩武光前烈 貽謀綿后傳 發(fā)生枝廣盛 蕃衍億千年。(我愛東安網(wǎng)52DA.COM)
●鹿馬橋四塘村唐氏
開基祖八萬公,字自仁,行二,明洪武年間,自江右遷居斯土。同來的還有唐六千、唐七千(因同姓不能通婚,故七千易名周七千,居七家周村,六千改名蔣六千,居黃利坪村)
八萬公派下字輩:萬甲乙丙唐起□惟可太之京明文嗣世裔芳繼述祖德光朝廷重賢士。民國三十年(1941)重修譜班次:宗祚永其昌 孝友家聲振 功名定顯揚 根深葉必茂 源遠自流長。八萬公后裔主要居四塘村、三口塘村、毛塘村。
本族名人:唐繼丙(海天)現(xiàn)代國畫名家。
●小江口石期西河唐氏
仕昌公,明時,自江西鵝公大坵移徙石期西河,其后裔居瑤塘、顧塘、鄧家莊、昆山巖、上蘭塘、荷葉邊、晚房頭、興隆洲、江背村、神仙橋、大房頭、大車頭、獨石、麥牙村、巖頭、楊梅塘、興甫公由顧塘移住文佳町。(我愛東安網(wǎng)52DA.COM)
仕昌公派下班次:仕??酥灸睿◤┑锰朴蕾F忠思誠(成國)之(有若)儒時振元(開)紹廷敷 匡襄業(yè)駿 懋昭烈祖 顯祚隆盛。光緒二十五年修譜字派:先正才能 光大宏深 體承一德 錫嘏壬林
本族名人:振泮通奉大夫,元豪朝議大夫;玉麟曾任電子部三十四研究所第一研究室主任,所科技委副主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終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大盛陡山鋪唐氏(我愛東安網(wǎng)52DA.COM)
許富號四郎,明初由江西泰和縣鵝公大坵鶯遷三水鄉(xiāng)陡山鋪唐家村,入贅唐家,子孫以唐為姓。
舊有班次:富癸昌宗延 楚圣時均一國正天心順 家齊民志咸 雍敦榮榜定 欽明文思安 公元2000年修譜新議:祖德傳遺遠 皇恩敷被寬 金皆輝錦繡 玉砌長芝蘭。
●易家橋高田坊唐氏
始祖唐明榮兄弟六人,原籍山東濟南府鄒平縣人,明朝洪武初(1368年)由江西吉安府吉水縣鵝公大坵遷徙湖南。兄長明信公居祁陽西隅三官沖雞公廟;次明亮公居邵陽大南路九公橋桎木山;三明通公居武岡紫陽;明榮公行四,攜同懷弟居?xùn)|安易家橋之高田坊,未幾年,明華又遷徙祁陽文明里三官塘;明旺行五,字元貞,居邵陽南羅城楓木塘,繼居大塘灣。兄弟各自散居?xùn)|安、邵陽、武岡、祁陽諸縣六百余載,前賢雖屢倡締聯(lián)譜皆未果,至民國十三年(1924)甲子秋明榮房與祁陽三官塘、祁陽東山嶺、羅城各房締聯(lián)宗盟,從二十三代起合用班輩。
舊班次:明仲仁禮義信 忠朝彥廷世文國正天星順 忠良富壽臻
合族新班次:陶封同源 譜宜聯(lián)合秩序肅齊 綱常振作(我愛東安網(wǎng)52DA.COM)
明榮公裔散居地址:坐草塘、嶺洋沖、上下栗山、唐家村、桐梧嶺、潭家沖、赤背底、花橋岔路口、楚江圩、上下丁塘、大西塘、鹽井鋪、半山?jīng)_、新泥町、嚴塘、荷葉塘、山邊塘、石板塘、鳳家村、白泥井、水腳底、三房頭、竹山腳、新寧葡羅村、武岡、奠塘、唐家巷、曹家沖、祖山坑、楊家?guī)X、磚灣、上下山坡、林塘沖、易家橋油榨頭、炭灣、銀滔塘、柘塘沖、山口仔、艮家町、不洋沖、花橋、邵陽留旗坪。
本族名人:明榮、元朝至正十四年(1354)甲午科舉人,靈川縣縣尹、成都路總管府同知府事;壽輝,字熏臣,號昆,中央陸軍第53師中校營長,1940年在上海六場與侵華日軍作戰(zhàn)中,身先士卒,英勇作戰(zhàn),為國捐軀。
本族民國三十二年(1943)續(xù)修族譜,一套共21本。收藏者:山邊村唐臻明。
●臺盤寺洪井唐氏(我愛東安網(wǎng)52DA.COM)
丙四郎自明洪武年間,由南京寧國府南陵縣馬船埠遷東邑,從楊馬埠上岸至洪井卜擇大屋場而居,長子思道子孫分居洪井大屋場、竹山園、楊塘新村、門眾塘。次子思海(九十三郎)移居觀山三記。大房班次:思子文應(yīng)付 日高生丕(賜)顯 永尚仲(天大可)明延 德仁(重)世其昌。二房:九百千萬有 德重堂尚應(yīng) 楚一汝茂正 榮明(文)國自安。兩房道光年間字輩:佐治鴻才裕 匡時遠志舒 廣施恩立溥 積善慶芳馀 光緒十三年(1887)新議二十字輩:親本頌宜孝 君前是盡忠 庭幃全定省 殿陛建勛功
本族名人:唐仁廉(?-1895)號賴之,建威將軍,光祿大夫,廣東水師提督。
●六埠頭石灣唐氏
此支唐氏始祖千一公配榮、章二氏自前明卜居南京下屯石灣以耕釣為業(yè),后由南京馬船埠移居全州小山,后遷東邑之綠埠頭石灣居住。千一公長子辛一郎居石灣,后裔散居秧坵田、陡堽頭、羊角嶺、燕子窩、百戶塘。次子辛二郎偕弟辛三郎由石灣移居卿家町、南沖町、麻沖町、春芽町、車頭、井頭、大江口等地。(我愛東安網(wǎng)52DA.COM)
乾隆五年(1740)庠生天祝撰班序:辛七八子福顯文貴付興喜昌其廷登召學(xué)紹明良靖。光緒三年仲冬又議定字派:立賢清盛遠 永順作祥光 禮義傳家景 欽安重儒章。本支唐氏有一部分撰有新譜。
●紫溪花街唐氏(我愛東安網(wǎng)52DA.COM)
基祖伯祿公,原籍河南開封府西華縣石馬溝。明成祖時官授指揮,征東邑十八崗苗亂而居紫溪花街。伯祿子三,長子都楚往城步,后移居桂林,次子漢楚后代居大石板龍?zhí)痢弮?nèi)劉家?guī)X、大宅場、白露塘、石頭寨、仙神巖、汪家?guī)X、全州西晏大步頭;三子秦楚出粵住,后回南京。
歷代先后倫序詩:伯楚 千唐海朝廷 唐宗學(xué)祥仲 曰德文明顯 修身禮義中 儒望惟賢士 英才必世風(fēng) 紀綱倫教樹 鳳瑞附高桐 福蔭承先訓(xùn) 詒謀統(tǒng)緒綿 孝慈繩祖武 歷代衍新傳。
本族有族眾300余人,花街6組唐身庚藏有道光23年族譜一部。
●白沙大路干唐氏
本宗支始祖唐轟,原籍浙江寧波府象山縣東門出城燕子窩,于明朝中葉遷東安紫溪,后居大路干,配喬氏,葬柳溪大花塘六房山,碑高約1米。(我愛東安網(wǎng)52DA.COM)
此支派語:轟齊昌僑中 永京再舒文 惟國正天心 謙恭祺福亮 應(yīng)禮義純喜 守信承忠恥 志仁啟粹英 肅雍芳祚本 明敏佳祥基 慎重徽先德 懷恩徵秀奇。
本支有族親350余人,分布在橫嶺腳、官田、小陽沖、大水復(fù)、大路干、外徙廣西、四川等地。
● 水嶺大塘邊唐氏
據(jù)民國25年(1933)譜載:“……惟知我始祖由江西吉安府廬陵縣分支后,往寧遠唐家洞住居五代, 厥后又往銀山牙口住居三世,旋往新寧唐海沖三渡水高石塘住居數(shù)代. ……遞及唐海公遷居布衫塘后,始有墨譜可稽,故我村與礦嶺腳,布衫塘等處均以唐海公為一世祖…….”
本支唐氏族人主要分居:大塘邊,布衫塘,礦嶺腳.本支名人;昌天東安教育局局長
班次:海思才天唐明宗惟重敦德永遠世代榮昌崇本善.
聯(lián)修班語:繩武光前烈……(我愛東安網(wǎng)52DA.COM)
● 紫溪皂洲甸唐氏
此支唐氏始祖思誠,葬東安縣大堂煖閣后,邑侯郎不準掛掃.其碑高尺余,亦移北門砌城,年因久遠無所考證,又原安土名八都七畝田,顯宅右邊,配屈氏,葬八都七畝田鸞山仔。
他的后人居?xùn)|安紫溪皂洲甸,新田甸二村,其后裔有三世孫彥森,四世孫唐芳,五世孫喜淵等不睦未修譜。(我愛東安網(wǎng)52DA.COM)
派語:思以彥唐仲(喜)顯仁(祿)國之正(良)世(善)
貴(永)學(xué)(宏)禮(基)甲(家)隆繼述承先志肇啟
聯(lián)修譜語:繩武光前烈…….本族名人:國經(jīng)(述楊)明時貢生; 善致,徵仕郎,康熙辛卯科副榜,任山東庭州知州;永楊,邑庠生。
● 六仕町唐氏
此支唐氏開基祖宗甫是唐干的七世孫,也是唐世旻之后裔。其后代散居在甸中心,老六仕町,六仕町,小六仕町,學(xué)仕橋,輕土坪,大陂村,湖口嶺,井塘沖,水晶塘,楊塘,新町坊,上、中、下姑塘,沙州姑塘,過江埠,石溪河,山腳底,大江口同楓木山,古沖,下江橋.外徙廣西,四川銅梁縣等地.(我愛東安網(wǎng)52DA.COM)
其班輩:文子福得以 付貴唐映徵 亦可為章煥 顯承名世知
光華克紹永 裕起懋先基 熙宇開宏化 景星順慶登
加官錫祚正 大學(xué)述祖興(我愛東安網(wǎng)52DA.COM)
本支名人:映辰,字化成康熙九年稟貢,授寧鄉(xiāng)教諭
● 長斐,潭霞塘唐氏
此支唐氏,光緒十六年庚寅歲(1890年)纂修族譜,《創(chuàng)修總序》云:“……溯遠祖德銘公(字國材),自前明宦游永郡篤生五甫,而我祖賢甫公遂卜應(yīng)陽城東六十里之蘭塘而家焉…….”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重訂唐氏族譜總序”記述:“……覓居址于東邑路經(jīng)上下蘭塘,喜其山青水秀,遂筑茅舍而居焉,生五甫,曰明,曰賢,曰章,曰玉,曰榮.名賢甫者,乃吾儕之一世祖也…….”考證:五甫乃唐世旻之裔,先祖是從零陵南鄉(xiāng)遷來,而不是南京.楚高山又有國材公墓,碑上記著,國材有10子,第6子即是賢甫,由此看來,到底是零陵南鄉(xiāng)還是南京遷來,其源流有待進一步考究.
此支唐氏后人,分居長斐塘,譚霞塘,老村和新村,大江口登臺角,井頭圩秦巖塘,脊頭村,祁陽黃土鋪,道縣橋頭村,寧遠上木澗,湘鄉(xiāng)柿木沖,廣西興安北鄉(xiāng)雙河無比村,灌陽隆潭諸村,四川三臺縣南路蔡家溝。
其班次: 賢慶永子 志喜以廷 道時成茂 克汝中興
繼修字輩:義禮智信 正大光明 恭寬敏惠 學(xué)知利行
典謨訓(xùn)誥 安富尊榮
名人:振竿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yè);興典,中魁州同;中律歷任瓊山,合浦縣丞,石城遂溪,吳川,樂至,昌化,信宜等縣知縣;定緝,抗美援朝志愿軍團長;定榮,四川雅安市政法委書記.
● 大江口大田頭唐氏
始遷祖為德甫公,其源頭仍需考究。
班輩次序是:德富喜付仁 天雄時奇伯 孟仲季福生
家國慶維新 禮道如能守 榮發(fā)汝永春
后裔居址:大田頭(我愛東安網(wǎng)52DA.COM)
● 紫溪百柱腳唐氏
此支唐氏是二甲唐氏,源流仍需考究。族親只記得如下班次:
白竹山:所以可仕裕 尚巍崇峨祥
純賢世雨范 茂順易宗昌(我愛東安網(wǎng)52DA.COM)
秧青田:天克明經(jīng)裕 尚德崇峨祥
純賢秩禹范 熙茂亦榮昌
其子孫散居:楊溪嶺,紫溪二甲唐,百柱腳,塘子頭,白沙乙鴨塘 ,秧坵田,白竹山,白音巖(與全州交界處).
相關(guān)帖子:致唐氏宗親的一封信(《東安唐氏通譜》重新整編,請大家提供相關(guān)資料)
以下內(nèi)容回復(fù)后可見
自定義HTML廣告位
帖子:4
精華:0
注冊:2009/03/18 18:37:50
IP屬地:
帖子:0
精華:0
注冊:2011/10/16 23:00:18
IP屬地:
帖子:8
精華:0
注冊:2009/05/08 19:45:00
IP屬地:
帖子:19
精華:0
注冊:2007/02/03 10:49:39
IP屬地:
本帖最后由 110 于 2011-10-23 00:00 編輯
●都塘巖前口唐氏
始祖玉甫、吉甫,原籍零陵南鄉(xiāng),后代繁衍至今27代。玉甫公拔貢,洪武初,邑侯以人才薦至京授職而卒旅,櫬未歸故。本支唐氏曾修有宗祠(已毀),祠內(nèi)供奉仁澤尊王(唐世旻)塑像。玉甫、吉甫初居巖前口,其子孫分居江子邊、荷葉塘、中興塘、書房屋、老君弄、五里牌、花橋、南村、鱔魚塘、羊子沖、水晶塘、新寧三渡水、寨腳底、倚山鋪、大小白石村、寧遠縣、瀏陽縣、廣西興安、全州、灌陽、恭城、柳州、三江縣斗江村、六家寨更村、羅成縣四堡板坡村、融水縣三防圩、明安團吉鑾村以及四川等地。
玉甫、吉甫合族班次派語:才克 文仲仕繼治 友道宗敦子 時雍開化日 源遠慶裔長。
應(yīng)該是中心塘 在淥埠頭一組,轉(zhuǎn)了半天才發(fā)現(xiàn),聽祖輩說過我們是從東安巖前口搬去的,且我們旁邊胡竹村也有個“巖前口”唐姓村好像是我們中心塘分出去的。
帖子:19
精華:0
注冊:2007/02/03 10:49:39
IP屬地:
帖子:38
精華:0
注冊:2006/06/10 10:22:45
IP屬地:
帖子:8
精華:0
注冊:2010/07/09 17:58:32
IP屬地:
帖子:16
精華:0
注冊:2011/07/19 09:22:49
IP屬地:

帖子:552
精華:0
注冊:2007/08/12 03:22:00
IP屬地:

帖子:552
精華:0
注冊:2007/08/12 03:22:00
IP屬地:
唐家橋唐氏,唐之享,唐之科,他們喊我奶奶喊太婆,一元本之敬 ,我奶奶是新圩小田一字
樓主其他帖子
-
東安蘆洪市古街實景廟會,吸引數(shù)萬人圍觀(視頻+照片)#東安時事#
2019/07/21 17:51:36199801瀏覽 -
2019年 東安縣馬跡塘龍舟賽(視頻+照片)#東安時事#
2019/06/17 13:28:15200166瀏覽 -
2019年 東安石溪河龍舟競技(視頻+照片)#東安時事#
2019/06/17 12:56:39198671瀏覽 -
東安紫水大橋蓮塘村、湖塘村龍舟競技(視頻+照片)#東安時事#
2019/06/12 11:46:04199282瀏覽 -
2019 東安顧塘龍舟賽(視頻+照片)#東安時事#
2019/06/12 11:41:14198542瀏覽 -
端午節(jié)東安淥埠頭龍舟賽(視頻+照片)#東安時事#
2019/06/08 13:11:11198646瀏覽
新帖速遞
-
在蔣厚仁李惠娟80歲生日宴上的講話(1748z)#親情友情#
2024/05/02 17:10:39 -
關(guān)于中田土話,請教下了解的中田老鄉(xiāng)#人文東安#
2024/03/03 09:38:19 -
尋錦湘派譚姓同宗#人文東安#
2024/02/07 22:28:48 -
東安縣青化下鄉(xiāng)三十二都#人文東安#
2024/02/07 22:11:44 -
石溪河記(散文2656z)#人文東安#
2024/02/01 11:53:32 -
在李曉君81歲生日宴上的講話(1776z)#親情友情#
2024/01/06 19:51:07
精華好貼
-
東安蘆洪市古街實景廟會,吸引數(shù)萬人圍觀(視頻+照片)#東安時事#
2019/07/21 17:51:36 -
2019年 東安縣馬跡塘龍舟賽(視頻+照片)#東安時事#
2019/06/17 13:28:15 -
東安淥埠頭龍舟升河,湘江第一灣龍舟賽拉開序幕(視頻+照片)#東安時事#
2019/06/04 09:59:19 -
110余名新聞界大咖聚焦“功夫東安雞”“東安武術(shù)”“220米巨龍”#東安時事#
2019/05/21 21:41:13 -
永州市各市縣非遺專家、攝影主力軍走進東安,“傳德孝文化 展多彩非遺” ……#東安時事#
2019/05/13 21:51:22 -
東安清晨 云霧繚繞 似仙境 太美啦!#圖說東安#
2019/04/07 22:3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