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書院簡介
轉載
于 2007/07/16 02:27:00 發(fā)布
IP屬地:未知
來源:我愛東安網(wǎng)
作者:admin
6761 閱讀
0 評論
2 點贊
<p> 據(jù)《東安縣志》記載,同治九年(1870年),戶簿主事毛鴻儀在澄江橋(位于現(xiàn)紫溪鎮(zhèn)大源村)旁立館宇,名澄江書院。書院大門上書一聯(lián):澄清在抱,江漢朝宗。書院居于青山秀水之間的一個半島型小沙丘上,雖不足三十畝,但清幽恬靜,田園風光,最宜耕讀。分別源自笑巖、白沙的兩條小河從書院東西款款而下,歡快地匯入紫水河,爾后匯流湘江。</p>
<p> 書院功課根據(jù)科舉考試開設有“四書五經(jīng)”、《性理精義》、《太學衍義》、《朱子全書》等義理課,并設有《文章正宗》、《古文淵鑒》、《御制詩》等藝文課以及《通鑒綱目》、《歷代名臣奏議》等課。清嘉慶以后,科舉重楷法,故楷法成為書院功課之一。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后,維新風氣日盛,書院增設了天文、輿地、測量等課程。</p>
<p> 清末以前,書院之教學方法是,助教、書講照本宣科,生徒死記硬背。自明至清末,全縣先后共建書院8所。至光緒三十一年,僅存縣城周圍的紫溪、澄江、白沙三書院。故該地系東安人文昌盛之所在。</p>
<p> 民國初年,澄江書院附近曾家院子有一儒生名叫曾樞,他考上了湖南第一師范學校。據(jù)稱,他與毛澤東系同窗。</p>
<p> 民國三十年(1941年),國min黨東安縣黨部監(jiān)察委員會常務委員王日照首倡創(chuàng)立一所中學,以便縣政府周邊百姓子弟就近求學。消息傳出后,各鄉(xiāng)均力薦在本鄉(xiāng)辦學,經(jīng)數(shù)月考察選址,擬在紫溪、澄江、白沙三書院舊址中“擇其一而居之”。因時當抗戰(zhàn)亂世,紫溪收院地處鬧市,難于轉移;白沙書院又偏于鄉(xiāng)野,恐藏安全隱患。當時,國min黨軍事訓練總監(jiān)唐生智賦閑在家經(jīng)營耀祥書院數(shù)年,縣政府將此議而未決之大事稟報于他,謀求良策。唐同意將東安縣立初級中學辦于澄江書院,并舉薦族侄、國立浙江大學教育系卒業(yè)的唐春林任教導主任。至此,縣中選址于澄江橋,“距城約八里許,此處地臨孤洲,雙河回繞,房屋寬敞,適于辦學,且余地頗寬,更便于擴充及設置實驗工作場所之用。</p>
<p><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wrbqkay.cn/batch.download.php?aid=656"><img border="0" alt="" src="/Upload/News/2011-10-27/20111027143243IG3DU.jpg" /></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