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羅澍昀,原名正六,號藝甫,清道光時拔貢生,東安竹木町大沖羅家人。 他能文工書,才華橫溢。初到北京時,聲名甚噪,一些達官貴人,都想能收下這位有名望的門生。但他卻不想高攀顯貴,不向這些人投遞門生貼子,只與湘南陳啟詩,西州張穆這一些名士意氣相投,詩酒往來。當時,祁雋藻做庶子春坊,他是道光年代宋詩運動的先驅(qū),詩名書名很盛。羅是他當主考時所賞識錄取的門生,因而受到特別器重,請羅做他的家庭教師。因當時求書的人甚多,祁難于應(yīng)付,便叫羅澍昀為他代勞。后來有人把兩人寫的字幅放在一塊,連祁本人也分辨不出來。 后來羅再參加考試,未中。其時,朝廷將修二十三史,需要“校字”的人,羅參加了考試??荚嚦恼峦猓婎}是《寫葉惜殘紅》。羅詩第六聯(lián)寫道:“盡容爭夕照,未忍怨秋風?!笨脊倮钚士戳耍瑖@息說:“這個人現(xiàn)在還是牢騷未息啊!”便錄取了他,充當武英殿校錄,前后凡十六年。書成后,參與其事者可以按勞績分配工作,羅得到教諭的職務(wù)。其后,他做過靖州學(xué)正,攸縣、永興與醴陵等縣的教諭。羅在科舉考試中連連失利,在京師羈留二十年,感到很不得意,常以縱酒觀劇來排遣郁悶,酒醉后多以言語譏刺旁人;就是在平時談笑之間也常帶冷嘲熱諷,無所顧忌,是故開罪多人,過去重視他的達官貴人也都改變了態(tài)度。因而,羅的處境更加艱難,然而他的詩卻窮而益工;書法更是朝夕臨池,精進不已,造詣更深。他的楷書行書,師法顏真卿與柳公權(quán),草書專學(xué)孫過庭的《書譜》,均達到升堂入室的境地,書跡遍及海內(nèi)外。在京師時,每年冬季朝鮮商人來京貿(mào)易,每每要請他寫數(shù)十幅字帶回國去。他的書法留傳在縣內(nèi)的很多,人們親切地稱他為羅六爺,都知道他是一位名書法家。 他后來死于醴陵縣教諭任內(nèi),年六十五歲。著有《養(yǎng)和齋詩集》、《養(yǎng)和齋文集》各二十卷,藏于家,已散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