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蔣 素 華
?
??? 聽說石期市鎮(zhèn)洪井村,至今較為完好的保存有原廣東陸路提督唐元甫后人聚居的大屋和唐元甫夫婦及母親墓,我們便驅(qū)車前往察看。
??? 從石期市湘江電站大壩旁經(jīng)過,再行九公里,我們在到了湘江邊上的一個村子前下了車。這是一片安謐寧靜的田洞,一處古民居群落,斗拱重檐,很是惹人眼目。一打聽,原來正是清代被誥封授“建威將軍大夫”,原廣東陸路提督唐元甫后人聚居的大屋。
??? 這一處院落共有百余畝面積,眾多的房屋鱗次櫛比,一條一條青石板小巷環(huán)繞在村前村后,構(gòu)成了迷宮一般的通道。我們隨便走進一座房屋,發(fā)現(xiàn)堂屋、房間全由三合土地面夯實,光滑而平整,經(jīng)久耐用。在主人的臥室里,偶然還發(fā)現(xiàn)了一件古舊的家具,有一張雕花老式床鋪,據(jù)說是當(dāng)年唐元甫本人的臥床,其木雕工藝非常精美,有很的藝術(shù)價值。院落里至今還保存有花石、魚缸、戲臺、馬槽、吊馬石等遺址,有一整塊長達七米的青石石階;房屋的門窗、護欄雕刻十分講究。從這些東西上,我們依稀可以看出主人當(dāng)年富貴生活的侈華程度。只可惜后人保護不力,老屋損壞較為嚴(yán)重,部分已呈傾頹之勢,有的甚至已降格為豬欄雞舍了,讓人看了感到頗為可惜。
??? 唐元甫(又名唐仁廉)生于道光十四年(1835年),少時家境貧寒,生活艱難。曾因頭上生疔子,得不到有效治療,成為癩頭村人叫他“唐癩子”。唐癩子從小性情放蕩不羈,身短足長,形似猿猴,膽大包天。一天,他給別人放牛,遇到天下大雨回不了家,和其他牧童一起躲在巖洞里避雨。大家都很餓了,唐癩子說:“餓了好,我們殺牛吃!”就帶頭把牛殺了用柴禾燒熟吃。怎么交差?他把牛尾巴插在巖縫里,回去對東家說,有一頭牛鉆巖洞里去了。這鬼把戲騙不了東家,東家就要他父親陪牛。父親狠了心就把兒子沉了塘。人說他是猴子變的,他一個猛子從塘那邊的蘆葦叢里鉆了出來。母親哭哭啼啼去收尸,見他沒死,暗地送他跟舅父到廣西學(xué)裁縫。唐癩子卻在半路上投了軍,并在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中累立戰(zhàn)功,官至廣東陸路水師提督。
??? 史料上記載,唐元甫于清咸豐初(1857年)投入湘軍楊學(xué)斌部。咸豐九年(1860年)太平軍韋志俊在池州詐降,他跟隨彭玉麟前往受降,突然降眾嘩變,他厲行抗擊立功,楊學(xué)斌令他選降眾建立“仁字營”。咸豐十年改從霆軍,跟鮑超截太平軍于太平、石埭間,升任守備。不久率軍攻克黟縣、建德,提升為游擊。后又參與圍安慶、戰(zhàn)豐城、克沿山,升為副將。同治元年(1862年)領(lǐng)兵攻青陽,升為總兵。同治三年率兵攻克金壇,授為提督。同治四年,到廣東嘉應(yīng)州參與鎮(zhèn)壓太平軍余部,獲賞黃馬褂。同治五年,回師北上參與鎮(zhèn)壓捻軍。鮑超解職后,他分統(tǒng)其眾,從李鴻章。東捻失敗后他遇提督缺出任簡放。西捻失敗后他獲一等功。同治十三年清廷授他通水鎮(zhèn)總兵。光緒十年(1884年)任廣東水師提督。
??? 唐元甫歿于光緒二十一年(1886年),葬于故鄉(xiāng)洪井村。墓地在村子附近的山坡上,占了整整一個小山包。墓寢的主體部分占地600多平方米,坐東向西,正碑高達九尺,頂端橫刻“尚書銜”三個大字,下面豎刻“皇清誥授建威將軍光祿大夫原任廣東陸路提督軍門唐公元甫之墓”。唐元甫居中,大夫人余氏居南,三夫人丁氏居北,異穴合葬,用青石羅圈加固。墓碑、圍欄采用圓雕、高浮雕、淺浮雕、線刻等多種雕刻手法刻有神怪、龍鳳、人物及奇禽異獸圖案,線條流暢,造型生動,布局精當(dāng),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還刻有墓志銘及名人題字、挽聯(lián),如“虎將名高功垂簡榮;龍光龐大色壯松楸”可資鑒賞。墓前石坪上有華表一裕竺媼⑹?、石狮、石人、石麓X饕歡?,形态逼諎偓栩栩瓤c?/DIV>
??? 在離唐元甫夫婦墓相隔一里左右的另一處山坡上,還有一座大墓,是唐元甫母親墓。也用青石圈圍,立有華表、石碑、石欄、石鼓、石獅、石人、石馬等神甬,形態(tài)、工藝與前墓相似,只是略小而已。石碑上刻有“提督軍門歷任安義通永兩鎮(zhèn)總兵唐仁廉之母誥封一品夫人唐鄧氏之墓”,可以想見墓主生前也是盡享了人間的榮華富貴的。但是我們在地沒有看到唐元甫父親的墓。據(jù)群眾介紹,唐元甫父親墓在馬榨埠。因為唐元甫自少頑皮,不服父親管教,曾被父親“沉潭”,險些喪命,父子關(guān)系一直沒弄好,就連死后都不愿意就近安墳葬。
??? 在洪井村,我們仔細考察了唐元甫夫婦墓及唐元甫母親墓的石甬雕刻,既為墓主生前的威風(fēng)而深深感嘆,又對雕塑這些石甬的匠人精湛的工藝水平贊嘆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