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瀑三重
?
唐粉玉
??? “孤鴻過頂,長虹飛瀑”。 ??? 這是明代東安縣令蔣彪描寫“飛瀑三重”的詩句??上н@“飛瀑三重”藏于深山,鮮為人知。我因翻閱舊時的《東安縣志》,意外地找到了它的出處。 ??? 從東安縣城到大盛鎮(zhèn),進入栗木沖山口,沿一條小溪朝上走,兩旁山巒挺立,懸崖峭壁,蒼松翠竹,林蔭蔽日;過“黃石寺”,便到了“飛瀑三重”中第二重瀑布處。只見萬斛明珠,自天而瀉;象千只白鷺,上下翻飛。水打在巖石上,恰似碎玉飛濺,轉化成蒙蒙的雨霧,在太陽光的照耀下,顯出七彩長虹。這長虹隨人的視線,忽高忽低,若明若暗,變化多端。接著,瀑布匯成一股巨流,往下注入深潭,發(fā)出轟轟隆隆的響聲,如千人打鑼,萬人擊鼓,震耳欲聾。我們對面說話都聽不清楚,只得以手勢示意。 ??? 抬頭往上看,石壁橫空,天水相接,一股激流從石壁頂上飛流而出,有如鴻鷹展翅撲面而來,恰似“孤鴻過頂”。當?shù)厝朔Q為“牛婆屙尿”。我們立即往上爬至第一重瀑布的頂端,用手攀住巖石,伸長脖子往下看,真是心驚肉跳。水柱瀉到半壁,與巖石撞擊,先是分成幾綹,接著飛花濺玉,繼而又成水柱。當臨近底層時,卻與一突出的巨石相擊,花開八方,水起云飛。果真是“山行本無雨,空翠濕人衣”,這時我們才感到衣服被霧氣沾濕了。 ??? 如果從上往下數(shù),我們身邊的是第一重,最下面的應是第三重了。第三重是一塊最長的瀑布,高約32米,寬25米,好象一塊飄動著的巨大的薄膜,掛在巖洞口上。有時又象雨絲飄蕩,有時又象是珠簾垂掛。洞口四周怪石嶙峋,石上青苔,洞中雜草,兩旁翠竹,高山蒼松,相應成趣。山掩水,水映山,山水相映,都成了碧綠顏色。水是綠色,瀑布是綠色,我們人也變成了綠色的了。太陽光斜射在瀑布上,五顏六色,真是“聯(lián)翠火齊,流耀含英”。因時間不早,我們欣賞水簾之美后,未到洞中去探險。據(jù)說,洞中景致更奇,大小十二洞,洞洞相連,左干右右濕,饒有趣味。洞內鐘乳遍布,有龍有鳳,有螄有象,光艷晶瑩,美如玉鏡。 ??? 這三重飛瀑,經(jīng)我們初測,第一重高達66米,第二重高35米,第三重高32米,三重相加約有133米,可謂國內少見。三潭成串,三瀑綴片,似彩虹橫天,銀河倒掛,可謂絕妙佳境??上У氖牵B(yǎng)在深閨人未識,遠離城鎮(zhèn),隱居深山,只能自憐自愛,與清風歌道謠,同明月話情意。我想,有志于山水者,若忽辭辛勞,到此一游,必能充分地享受到大自然給予的恩惠,窺看到天地造化鬼斧神工之精妙。
|